陈景润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很好,引起了富裕人家孩子的嫉妒。他们在学习上比他强,但他到处欺负他。我记得有一次他们手拉手踢陈静润。陈景润含泪回到家,想辍学。母亲劝他:儿子,只抱怨爸爸妈妈没有能力,可怜的一家人被欺负了。如果你想努力学习,成长为有前途的人,那么他们就不敢欺负我们!他擦了擦眼…
在阳光明媚的十一月,磻溪小学一年一度的数学节开幕了。同学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数学王国之中。我在这次数学节中,知道了很多数学家的故事,陈景润就是其中的一个。陈景润,195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市。他从小是个瘦弱、内向的孩子,却独独爱上了数学。演算数学题占去了他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枯燥无味的代数方程式使…
那个时候陈景润还没出名,但大家都知道他身体不好:脉搏过缓,体温过低,体力不好,反应比较慢。所以他虽然性情极温和,还是没有对象——那年头知识不值钱,找对象的重要条件是扛得动越冬的大白菜,陈景润明显不具备这个条件。陈景润虽然比较呆,但到底是文化人,有时候也挺幽默。他后来出了名,给他写信的那些姑娘无论长相…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
陈景润,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从小家境贫寒,学习刻苦。他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是个“小数学迷”。他不善言辞,为人真诚,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数学事业。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
李大钊从小读书异常勤奋、刻苦。在幼年时,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诗着称于乡里。他当时辛勤好学的一些故事,至今还在家乡传为美谈。七岁时,祖父送他到附近黄瓜口村的一位塾师单子鳌那里读书。当时,读书是为了应试科举,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入学之始,还要先读一段蒙学。大钊同志跳过了蒙学阶段,一入学就和较大的孩子们一…
李大钊又非常注重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心灵,用歌曲寓理于情,寓教于乐,使孩子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夏天的一个晚上,他稍有空闲,就将儿子李葆华、女儿李星华喊进书房,先要他俩将当时在学校学的歌唱给他听,孩子们高兴地唱起了喜欢而又熟悉的《校歌》:“啊,我们亲爱的孔德,啊,我们的北河沿!你永是青春的花园,你永是美丽…
为音乐陶醉李大钊家中堂屋的北墙上,挂着一张富有诗意的画,画中有位少女怀抱琵琶在演奏,各种飞禽走兽闻声而来。李大钊十分欣赏此画,他绘声绘色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看,音乐的力量有多么大!这个弹奏乐器的姑娘,只要手指轻轻拨动,就能引来美丽的孔雀、高傲的仙鹤、凶猛的狮子老虎,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堂的鸟兽,它们一个…
一代革命先驱李大钊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我读了《李大钊的故事》之后,有很深的感触,李大钊在爷爷的严格指导下,成为全才的神童。可他并没有骄傲,而是更加的努力学习。为了寻找救国之路,孤身前往日本留学,结识了章士钊、吴弱男等革命朋友,寻找救国之路,献出了他38岁的伟大生命。六年后,为了给李大钊…
1.艰苦奋斗、先人后己五四运动期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任图书馆长兼教授。他在东城红楼(北大一院)上班,却在西城租房子住,因为当时西城的房租便宜些。1920年至1922年,李大钊全家5口人住在西城区南边石驸马后宅35号(今新文化街文华胡同24号),一座普通三合小院的平房。1923年春,又搬家到西城铜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