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曾担任过短短一年的镇江知府,其间为北伐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镇江北固山上写下了两首词,成为800多年来一直传诵的爱国主义名篇。鲜为人知的是,辛弃疾还是镇江的女婿哩。记者日前来到镇江北固山,寻访那段历史往事。北固山头怀古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区东北面的长江边,是一座高58米、长约200…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高适生于706年,卒于765年。字达夫,唐代渤海饶安(今盐山县夜珠高村)人。高适熟悉军事生活,所作边塞诗,对当时的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是其代表作。他和岑参齐名,合称“高岑“,诗风也大体相近。高适著有《高常侍集》。高适早年家贫,他生性磊落,不拘小节。20岁,高适…
唐代最具著名的边塞诗人就是高适与岑参,二人齐名,后世称“高岑”。高适五十岁时才开始他的诗文创作,他的诗风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在描写边塞的战斗生活时,他侧重于表现战斗的激烈、艰苦和对士卒的同情。由其擅长七言歌行,粗狂豪放,遒劲有力。他的主要作品有《塞上行》、《蓟中行》、《燕歌行》等。高适的诗作,传存…
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岑参送友人赴安西,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
韩愈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都去世了。他就由在京城做官的哥哥韩会抚养。韩会对弟弟很好,教他认真读书,好好做人。韩愈十岁的时候,韩会受到别人的牵连,被贬官到韶州(在现在广东省),到韶州不久,韩会就因心情苦闷,又加上水土不服,生病死了。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嫂嫂郑氏带着韩愈和儿子,护送着韩会的灵柩,回到了故乡河…
到了洛阳以后,韩愈拜访了一些韩家相识的亲朋故友。大家见他懂礼貌又有学问,都邀请他住在自己家里。韩愈谢绝了大家的好意,自己找了两间茅屋住下,开始过起清贫的读书生活。韩愈身穿布衣,每天只吃两顿饭,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读书、访友。有时候,他读书入了迷,要到半夜三更的时候才睡觉。有一次,韩愈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谈论…
韩愈三月二十五日到潮州,十月便调任袁州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被调回京师任国子祭酒,长庆元年(821年)七月转任兵部侍郎。长庆二年,他单身匹马赴镇州宣慰乱军,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年春天,镇州(在现在河北省)发生了叛乱:节度使田弘正被部下杀了,叛将王庭凑…
柳宗元致力改革的都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最明显的成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释放奴婢,开凿水井,兴办学堂,开荒建设,等等。首先是释放奴婢。柳州原先是一个原始的荒蛮之地,当时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相当于欠钱不还则沦为奴婢,而一旦为奴则终身为奴。柳宗元发布…
余华自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便接二连三地以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亦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余华简介: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
从骑着自行车去邮局寄稿子,到30年推出100余部作品,到多次获得国内国际重要文学奖项,多年来,贾平凹因小说成就大名声,也因小说遭受大毁誉,但无疑已成为“一字千金”的文坛领军人物。谈亲情: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作为父母,我们向两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