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内容左思是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在小时候,左思的才貌并不出众,他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他父亲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到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撰写《三都赋》。为写《三都赋》,…
事例内容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高明的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好的口才,尤其善以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刺劝戒执政者。孟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有一次,孟子对齐王的昏庸和轻信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地对他说:“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之物,可是你把它放在阳光下照了一天后,却又放在阴…
事例内容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车胤[yìn]。他从小就热爱学习,可是家里非常贫穷,没有钱购买灯油,所以一到晚上就无法读书。车胤心里非常着急。在一个夏天的夜晚,车胤看见闪闪发光的萤火虫在空中飞来飞去,受到很大的启发。他捉了许多萤火虫,将它们置于纱囊中,放在屋里。这样,屋里的纱囊就能放出光亮,起到小灯笼所能…
事例内容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母是个很有教养的妇女,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孟子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年幼的孟子也爱玩死人下葬的游戏,孟母认为这种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便把家迁到了城里。城里的新家处于闹市,叫卖声终…
事例内容夏朝的第一个君王是治水有功的大禹,大禹的儿子叫伯启,《吕氏春秋》中记载了关于伯启的一件事:有一次,有个叫有扈氏的诸侯起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前去迎击,结果伯启战败了。伯启的部下们很不甘心,一致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却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反倒还吃了败仗,可见这是我的德…
事例内容赵轨是隋朝时期河南洛阳人,他为官很是清廉。赵轨曾经担任齐州别驾,每遇出巡,总可以享受单独乘车的待遇。但他虽然握有大权,却从不滥用。赵轨律己甚严,在细微之处更有彰显。他在任时与家人居住在一座庭院里,邻居家有一棵桑树,枝繁叶茂,枝丫伸到他家院子里来了。初夏季节,乌亮的桑椹落到院子里,孩子们都拿着…
事例内容华佗是东汉末年有名的“神医”。有一天,府吏倪寻和商人李延病了,一齐到华佗那儿看病。两人的感觉相同,都是头很疼,全身发热。华佗仔细诊断,给他们开了完全不同的药。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发汗的药。他俩感到有些奇怪,心想:“我俩病情一模一样,吃的药为什么完全不同?是不是华佗徒有虚名啊?”华佗…
事例内容南朝人江泌小时家贫。白天,他要帮助家里做些杂活维持生计。晚上,人们休息了,他却抓紧时间来学习。由于买不起烛火,他就把书拿到屋外,借着月光读书。月亮慢慢地西斜了,江泌就把梯子搬出来,搁在墙角下,站在梯子上接着读。月亮慢慢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地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他白天做得累了,晚上没有精神…
事例内容战国时,魏国接连受到秦国的侵略,几次割地求和,失去了许多城池,先后损失了20多万士兵。魏国大将段干子被秦军强大的攻势吓破了胆,建议魏王把南阳割给秦国,以求得和平。魏王眼见都城大梁难保,只得采纳了他的建议,向入侵者再一次屈膝求和。当时有个叫苏代的,他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苏代坚决不赞…
事例内容《清稗[bài]类钞》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吴县(今苏州)有一个叫蔡磷的人,他为人讲信义,重感情。有一个朋友寄放了一千两白银在他那里,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磷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一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
历史典故:廉颇负荆请罪
历史典故:吕布惨败
历史典故:断箭
历史典故:巧改对联
历史典故:涉笔趣事
历史典故:曲江宴
历史典故:雁塔题名
历史典故:龙虎榜
历史典故:扇枕温席
历史典故:结草衔环
历史典故:一饭千金
历史典故:以管窥天
历史典故:鸿雁传书
历史典故:曳尾涂中
历史典故:寄人篱下
历史典故:东床袒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