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二十四孝》。【释义】为了孝顺父母放弃做官。【历史典故】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父亲去世后,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到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想念家乡。潘岳得知了母亲…
亲尝汤药的典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处】《二十四孝》。【释义】亲自品尝汤药的热度,是孝顺的一种表现。【历史典故】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初封代王,后来继承皇位,即汉文帝。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对他的母后很孝顺,从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后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的母后一病就是三年,…
【出处】《汉书·枚乘传》。【释义】水一直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取得辉煌的成就。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历史典故】宋代崇阳县的县衙里,有个管理钱库的小官吏。一天,他由县衙出门回家时,负责警卫的衙役从他的头巾里发现了一枚铜钱,并立刻报告了县令张乖…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释义】卧,睡;薪:柴草;胆;苦胆。睡在柴草上,品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历史典故】春秋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公元前496年,吴国征讨越国,吴王阖闾亲率大军前去征战,双方大军在今浙江嘉兴一带展开决战。越兵背水一战,以死相拼,结果大败吴军。吴王也…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释义】励:激励,奋勉;图:谋求,设法;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比喻振作起来做好某件事情。【历史典故】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他没有儿子,于是手握朝政大权的霍光立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这就是汉宣帝。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
【出处】(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释义】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大的成就;佛教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历史典故】宋朝时期,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他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大师…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秋水》和(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释义】原形容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现在比喻人进步很快或事情发展迅速。【历史典故】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做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嬴政因为同病相怜,相处良好。后来,嬴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去做人质,原本…
事例内容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是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一次,楚庄王因为打了大胜仗,十分高兴,便在宫中设盛大晚宴,招待群臣,宫中一派热闹景象。楚王也兴致高昂,叫出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许姬,轮流着替群臣斟酒助兴。忽然一阵大风吹进宫中,蜡烛被吹灭,宫中立刻漆黑一片。黑暗中,有人扯住许姬的衣袖想要亲近她,…
事例内容于谦是明朝著名的忠臣和民族英雄。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其人作风廉洁,为人耿直。当时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宦官王振权势极大,经常以权谋私,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总在进京时献上珠宝白银与当地土特产等。巡抚于谦却与别人不同,每次进京奏事都不带任何礼品。有位同僚劝他说:“…
事例内容汉宣帝刘询在位时,曾聘用疏广做太子的老师。在疏广的精心教导下,太子进步非常快,疏广因此受到汉宣帝的赏识。当他年老退休时,为了表彰其教导太子的卓著成绩,宣帝赐给他黄金20斤,皇太子又赠给他黄金50斤!衣锦还乡后,疏广置办酒食,请亲戚朋友同享皇帝的恩赐。有人劝疏广,用这些黄金为子孙购置产业。疏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