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三十八首(其四)陈子昂乐羊为魏将, 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 乃属放麑翁。孤兽犹不忍, 况以奉君终。这是《感遇诗》的第四首。诗人拈出两则对比鲜明的历史故事,夹叙夹议,借古讽今,抒写自己对时事的深沉感慨。全诗质朴…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陈子昂翡翠巢南海, 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 骄爱比黄金?杀身炎洲里, 委羽玉堂阴,旖旎光首饰, 葳蕤烂锦衾。岂不在遐远? 虞罗忽见寻。多材信为累, 叹息此珍禽。这是一首寓言诗。全诗双关到底,句句是说鸟,也句句是写人…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王昌龄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长信秋词》是拟托汉代班婕妤在长信宫中某一个秋天的事情而写作的。古乐府歌辞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辞是:“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
长信秋词五首(其四)王昌龄真成薄命久寻思, 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 分明複道奉恩时。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心的深刻痛苦,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长信秋词五首》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写了宫怨,这一首则带有更多…
青楼曲二首王昌龄白马金鞍随武皇, 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少妇鸣筝坐, 遥见飞尘入建章。驰道杨花满御沟, 红妆漫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余骑, 夫婿朝回初拜侯。《青楼曲》第一首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白马金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①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
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 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我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中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
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离愁渐远渐无穷”,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远”,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