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 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 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l)…
近几年,笔者从教学和考试中总结学生翻译文言文失误的情况,学生的失误形式是:1.译句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汉语中,倒装句,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有的学生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
按_______按诛五人 //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当_________表奏皆当死 //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德(1)__________赵郡农民德之(感激)(2)__________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衔________文度深衔…
“之”是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用法复杂。在此本文对“之”字的用法作简要的归纳。一、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2.…
1-2册 通假字 本字 读音 例句 释义 出处 说 悦 yü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愉快 《论语十则》 女 汝 rǔ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你 《论语十则》 知 智 zhì 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聪明 《论语十则》…
咏 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
回乡偶书二首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
闺 怨沈如筠雁尽书难寄, 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 流照伏波营。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戍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