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9、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10、百身何赎: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后来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赎:抵偿。11、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正:培育;误:树木…
A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并非悲哀而不伤心。2、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3、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因爱一…
一、误译文言实词例1.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曦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恕于重荣。(《新五代史,安重容传》)误译:契丹使晋国多事对…
二、误译文言虚词例2.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2007年高考广东…
三、古今词义不对应例3.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2007年高考山东卷)误译:钟会讨伐蜀国,路过…
四、语言不合规范例4.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具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助劳绩。(2007年高考四川卷)误译:贺贲的主帅对…
五、不辨感情色彩例5.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2007年高考重庆卷)误译:无业人员,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
六、误译原句语气例6.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2007…
七、误译语法关系例7.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2007年高考浙江卷)误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利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解析:…
八、误译分句关系例8.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2…
写作基础:新闻写作
写作基础:议论文如何开头
写作基础:高中话题作文
写作基础:积累写作材料
写作基础:应用文写作
写作基础:怎样写好开头
写作基础:如何写好人物的动作
写作基础:如何写好人物的动作?
写作基础:学生如何写好想象文章
写作基础:如何写好开头
写作基础:如何写好作文
写作基础:如何写好读后感
写作基础:考场议论文好把握
写作基础:作文材料巧运用
写作基础:好头也要有好尾
写作基础:作文的四个阶段